【理論文章】“五育”融合實踐如何謀篇布局-大众娱乐

大众娱乐

教師教育

【理論文章】“五育”融合實踐如何謀篇布局

日期:2022-09-19 作者:彭雙階 點擊量:

“五育”融合實踐如何謀篇布局

受單一化評價觀、功利化人才觀等不良因素的影響,我國教育領域過去存在“疏德、偏智、弱體、抑美、缺勞”的傾向,不僅嚴重阻礙個人自由而全麵的發展,還會延緩核心素養本位的教育改革,甚至影響到教育強國戰略的實施進程。麵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改革與人才培養的新要求、新期待,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:“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麵培養的教育體係,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係。”這一論述是對人才培養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,為鍛造高素質人才隊伍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。

在“為誰培養人”和“培養什麽人”相對明晰的情況下,“怎樣培養人”成為了中國高等教育亟待解答的重大問題。從“五育”並舉,到“五育”融合,再到“五育”協同,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唯有走出“五唯”頑疾和“五育”失衡的泥淖,規避全能發展、同質發展的陷阱,突破評價扭轉、教學轉型的難關,形成不同教育要素相互滲透、支撐和促進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係,才能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,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。

完善基於“五育”融合的教育評價機製。整體考量我國高等教育的普遍特點和不同類型大學的特殊情況,綜合增值評價、過程評價、特色評價、動態評價等多樣化評價方式,探索基於融合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、指標和工具,充分激發師生等相關主體的積極性。完善基於融合的辦學質量評價體係,對不同類型的院校進行分類管理和評估,引導高校切實轉變傳統育人思路。完善基於融合的教師考核評價體係,把教育改革需求與教師個人發展相結合,堅決避免“一把尺子量到底”“一把尺子量全部”的現象。完善基於融合的學生素養評價體係,建立個性化、精準化、數據化學生成長模型,引導每個學生實現健康成長和全麵發展。

構築基於“五育”融合的課程教學體係。采用融合滲透式的教育理念、思想和邏輯,將頂層設計與基礎教學相結合,將實踐反饋和理論研究相結合,將規定課程和校本特色相結合,重構基於“五育”融合的特色化、係統化課程體係。分別成立體育、美育、勞育等係列教育中心,結合學校辦學曆史、特色、優勢等,打造突出相關教育元素的特色化課程體係,依托中心探索基於融合、為了融合和融合之中的教研與管理方式。組建由學科帶頭人、專家教授和骨幹教師組成的校院兩級研究團隊,基於不同學科專業特點重新設定係統化課堂價值目標,形成“理論設計—課堂實踐—教學研討—理論完善—課堂修正”的螺旋上升式循環,逐步實現育內融合、育間融合和跨育融合。

打造基於“五育”融合的內外協同係統。推動家庭、學校、政府、社會實現差異性互補,在教育內容、方法和職能等方麵突出長程思維、整體思維、融通思維,打造多元主體通力合作的育人共同體。拔除學校和家庭協同育人的障礙,以家長委員會、家庭課堂等多種渠道保障家長參與大學教育的權利義務,改變家校合作動力不足、內容不夠深入、合作形式單一等狀況。破除學校和政府協同育人的壁壘,構建協同育人的組織協調、資源共享、條件保障等機製,實現關係協同、資源協同與利益協同基礎之上的育人目標協同。打破學校和社會協同育人的邊界,科學統籌實踐內容、活動基地、保障體係等元素,形成從行業到實踐再到知識的一體化融合育人鏈條。

夯實基於“五育”融合的信息技術基礎。將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,構建運行流暢、資源共享、智能應用的教育教學環境,為教育內容、方法、評價的係統性重塑提供信息化技術支持。在學校治理層麵,優化升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,實現係統數據融通共享,加強教育管理大數據的分析與應用,為教育決策、教育改革和校園現代管理提供支撐。在教師教學層麵,運用可視化分析工具過濾挖掘大數據中隱含的各類信息和規律,為學情診斷、綜合評價和學業規劃提供支撐,為多方參與教學評價、實現發展性評估提供支持。在學生發展層麵,匯聚不同學科、專業、類別的數字課程資源,提供線上線下打通、課內課外一體的泛在式終身型學習環境。

總而言之,德智體美勞是一個相互獨立、相互滲透、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,“五育”融合是一項需要多方參與、協同聯動、同向發力的係統工程。唯有一以貫之、綿綿用力、久久為功,從融合評價、融合主體、融合載體等多個方麵不斷進行改革探索,革除“五育”之間彼此分離、相互割裂、互不相關的頑瘴痼疾,從片麵發展、片麵育人真正轉向全麵發展、全麵育人,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個性發展、人生出彩的機會,才能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培養更多堪當重任的時代新人,繼而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、全麵的質量觀、科學的人才觀,共謀、共建、共享更加健康和諧友好的教育生態。

(作者為大众娱乐副校長,原文刊發於《中國教育報》2022年6月6日第五版)

大眾娛樂